精彩小说尽在天天文学!手机版

天天文学 > > 重回1975:开局举报仇人赵国年狗剩小说完整版免费阅读_热门小说排行榜重回1975:开局举报仇人(赵国年狗剩)

重回1975:开局举报仇人赵国年狗剩小说完整版免费阅读_热门小说排行榜重回1975:开局举报仇人(赵国年狗剩)

82年典藏汽水 著

都市小说完结

《重回1975:开局举报仇人》中有很多细节处的设计都非常的出彩,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出“82年典藏汽水”的创作能力,可以将赵国年狗剩等人描绘的如此鲜活,以下是《重回1975:开局举报仇人》内容介绍:商业巨擘李阳被至亲背叛,坠楼身亡,醒来竟成了1975年的病弱知青赵国年。 看着镜子里这张苍白脸,和手里那封退婚信,他笑了。 上辈子能白手起家,这辈子带着未来四十年的记忆,还怕玩不转这年代? 村里人嘲笑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,被城里青梅竹马退婚是活该。 他转头盯上了牛棚里那个未来会成为首席经济学家的“黑五类”女儿。 利用前世信息,他暗中运作,送上第一份“投名状”。 恢复高考消息传来,全村人挤破头复习时,他早已将目标瞄准南方那片试验田。 数年后,当人们惊呼“万元户”时,他已是隐形势力遍布南北的幕后大佬。 曾经的背叛者循迹找来,跪求原谅。 赵国年搂着身边气质卓然的妻子,晃着搪瓷缸: “原谅你是上帝的事,我的任务...” “是送你们去该去的地方,用这个时代允许的方式。”

主角:赵国年,狗剩   更新:2025-11-11 03:01:21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瓦罐里的混合物熬煮了近两个小时,水分蒸发大半,最终得到了一罐粘稠、颜色深褐的糊状物。

赵国年用树枝蘸了一点,小心地吹凉后尝了尝。

味道……很复杂。

山杏的酸涩依然明显,但被甘草的甘甜和玉米芯熬出的一丝若有若无的糖香中和了不少,形成一种奇特的、带着草药味的酸甜口感。

谈不上多美味,但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,尤其是对于缺乏零食和糖分补充的人而言,这东西绝对具有吸引力。

成功了第一步。

他将这罐浓缩杏酱倒入一个洗干净的破碗里晾凉。

接下来,就是如何将它变现,或者至少,换成能填饱肚子、增强体力的东西。

第二天一早,天刚蒙蒙亮,赵国年就起来了。

他感觉身体比昨天好了一些,至少头晕减轻了不少。

他将那碗己经凝固成类似果冻状的杏酱用一片干净的大树叶包好,揣进怀里,又拎起一个旧布袋,再次出门。

他没有首接去牛棚,而是先去了村口。

每天清晨,都会有些社员把自家鸡下的蛋、或者从自留地摘的菜偷偷拿到村口,跟过路的人或村里条件稍好的人家换点针头线脑或者零钱。

这属于“资本主义尾巴”,大家心照不宣,规模很小。

赵国年在不远处观察了一会儿。

鸡蛋是硬通货,一个鸡蛋能换五分钱或者一两粮票,也是他现在最需要补充的营养。

但他手里的这点杏酱,显然换不到鸡蛋。

他需要找一个突破口。

这时,他看到一个穿着补丁摞补丁衣服、面黄肌瘦的小男孩,大概七八岁年纪,挎着个小篮子,篮子里放着几个小小的、青涩的野果子,眼巴巴地看着那些交换东西的人,尤其是看到有人拿出黑乎乎的糖块时,不自觉地咽着口水。

这是村里最穷困的孙老憨家的小子,叫狗剩。

赵国年心中一动,走了过去。

“狗剩。”

他叫了一声。

狗剩吓了一跳,警惕地看着他,把篮子往身后藏了藏。

赵国年在村里没什么存在感,但毕竟是知青,狗剩有些怕生。

赵国年蹲下身,尽量让自己的表情显得和善。

他从怀里拿出那个树叶包,小心地打开一角,露出里面深褐色、晶莹剔透的杏酱,一股酸甜的气息飘了出来。

狗剩的眼睛瞬间首了,小鼻子使劲吸了吸,口水都快流出来了。

他从来没闻过这么奇怪又诱人的味道。

“想尝尝吗?”

赵国年轻声问。

狗剩使劲点头,又犹豫地看了看自己篮子里的几个歪瓜裂枣的野果子。

赵国年笑了笑,用手指蘸了一点点杏酱,递到狗剩嘴边。

狗剩迟疑了一下,还是忍不住舔了一口。

刹那间,孩子的眼睛瞪大了,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、混合着酸和甜带来的刺激感的表情。

他咂咂嘴,意犹未尽。

“好吃吗?”

“好……好吃!”

狗剩用力点头,眼巴巴地看着剩下的杏酱。

“这个,可以给你。”

赵国年把树叶包往前递了递,但没完全松手,“不过,你能不能帮哥哥一个忙?”

“啥忙?”

狗剩警惕地问。

“你去牛棚那边,找一个叫苏念瑾的姐姐。”

赵国年压低声音,“你就说,是赵国年哥哥让你送点东西给她。

把这个给她,什么也别说,给了就走。

能做到吗?”

狗剩看了看杏酱,又看了看牛棚的方向,显然有些害怕。

牛棚里住的是“坏人”,村里小孩都被大人告诫不要靠近。

“你把这个给她,回来之后,哥哥再给你一点尝尝。”

赵国年加了个筹码。

食物的诱惑战胜了恐惧。

狗剩一把抓过树叶包,紧紧攥在手里,用力点头:“嗯!

我这就去!”

看着狗剩瘦小的身影飞快地朝村南头跑去,赵国年站起身,拍了拍手上的灰。

第一步棋,落下去了。

他不能首接出面,需要一个中间人,而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,是最不起眼、也最安全的传递者。

他回到知青点附近等着。

大约一炷香的功夫,狗剩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,脸上带着完成任务的兴奋和一丝后怕。

“国年哥,我……我给她了!

那个姐姐开始不敢要,我放下就跑了!”

“好,干得不错。”

赵国年兑现承诺,又给了他指甲盖大小的一点杏酱。

狗剩如获至宝,小心翼翼地舔着,欢天喜地地跑了。

赵国年看着狗剩的背影,眼神深邃。

这罐杏酱,是他抛出的第一块问路石。

他不知道苏念瑾会作何反应,是扔掉,是疑惑,还是……能品出这背后一丝不同寻常的意味?

他并不急于得到回应。

投资,需要耐心。

当天下午,赵国年继续他的“生产”。

他上山摘了更多的山杏,挖了更多的甘草,甚至尝试用另一种带有甜味的野菜根作为替代。

他需要改进配方,让味道更容易被接受。

傍晚下工时分,其他知青陆陆续续回来了。

看到赵国年不但病好了,还在灶棚前忙活,都有些惊讶。

一个叫王海涛的知青,身材高大,是知青点的负责人,带着几分调侃的语气问:“哟,国年,病这一场,转性了?

开始研究起吃的了?

闻着味儿还挺怪。”

赵国年抬头,平静地看了他一眼。

王海涛平时仗着是负责人,没少指使原主干活,克扣他的口粮。

他淡淡地说:“病了嘴里没味,弄点山果子煮煮,开开胃。”

另一个女知青李红霞撇撇嘴:“穷讲究。”

显然,王雪娟退婚的事,他们也都知道了,看赵国年的眼神都带着几分轻视。

赵国年懒得理会这些无聊的目光和议论。

他专注地看着瓦罐里的火候。

在这个集体环境里,他必须小心行事,不能太过突兀。

就在这时,院门外传来一个细弱的声音:“请……请问,赵国年同志在吗?”

所有人都循声望去。

只见门口站着一个清瘦的姑娘,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蓝布衫,裤子上打着补丁,但浆洗得干干净净。

她低着头,双手紧张地绞在一起,脸色有些苍白,但眉眼清秀,透着一股书卷气。

正是苏念瑾。

院子里瞬间安静下来。

所有知青都露出诧异甚至戒备的神情。

牛棚的“黑五类”女儿,怎么会来找赵国年这个刚被退婚的病秧子?

赵国年心中一动,面上却不动声色。

他放下手里的树枝,走了过去:“我就是。

苏同志,有事?”

苏念瑾飞快地抬头看了他一眼,又迅速低下头,声音细若蚊蝇:“谢谢……谢谢你的东西。

我……我父亲说,不能白拿别人的东西。”

说着,她将一个用手帕包着的小布包,飞快地塞到赵国年手里,然后像是怕被什么烫到一样,转身就跑,瘦弱的背影很快消失在暮色中。

赵国年握着手里的布包,感觉里面是圆滚滚、温温热热的东西。

他回到屋里,在其他人好奇的目光中,打开手帕。

里面,是两颗还带着母鸡体温的、红褐色的鸡蛋。

赵国年的嘴角,缓缓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。

敲门砖,送出去了。

而回音,比他预想的还要快,还要好。

这两颗鸡蛋,不仅仅是食物,更是一个信号——苏家父女,接收到了他的善意,并且,愿意以这种谨慎的方式,给予回应。

他看着这两颗鸡蛋,仿佛看到了未来庞大商业帝国的第一块基石,正在这七十年代的偏僻山村,悄然奠定。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资讯推荐